您当前位置: 利来国际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18家大国企全军覆没昔日世界第一的中国机床还有翻身机会吗?利来国际注册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11-17 02:32:55   浏览:

  的消费额分别高居全球第一。我们再度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是潜力无限的机床大国。然而有人提出质疑,

  答案是残酷的,2009年全球十大机床产值企业中,日本有5家,德国有两家,美国一家,而我国的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也名列榜单。但13年之后,中国机床却驶向了穷途末路,大连机床、沈阳机床退市破产,昔日的“十八罗汉”几乎走向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为何产值、消费额均位列全球第一的中国机床,却始终无法完成从大到强的跨越?中国机床江河日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和国外先进企业又存在哪些差距?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机床保有量仅有9.5万台。面对着急需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迫切需求,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我国决定任命一机部二局主管机床行业的建设,并一口气成立了18家国有重点企业与8家科研单位,这就是后来大家俗称的十八罗汉。

  新中国的首台车床诞生于沈阳第一机床厂,并在后来得到了大规模量产,有力的支援了全国工业化建设。立下大功的沈阳第一机床厂被国家列入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1955年在苏联专家的亲身指导下生产了第一台C620-1卧式车床,这台颇负盛名的机床被印刷在了第三套人民币的2元货币上。

  1958年,北京第一机床厂打造出国内首台数控铣床X53K1。这是全亚洲第一台数控机床,仅比全球第一台数控机床晚诞生了六年,由此可见中国当时的机床技术其实是居于世界前列的。当时朝鲜主席金日成来到清华大学车间参观,我国工程师还用X53K1机床雕刻了一块刻有“金日成万岁”的钢板相送。

  当时中国机床以及相关产品的国产率高达80%,机床工业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六十至八十年代期间,全球陷入冷战局势,欧美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苏联也将大批专家召回国内,我国的机床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但在国务院的领导指示下,中国工程师们依然掌握了5大类26种高精密机床技术,工艺水平依然在稳步提高。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中国机床产量突飞猛进,1960年的生产规模整整是三年前的5倍之多。而1961~1978年生产的164万台机床中,只有60%达到合格,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也必然会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严重弊端。

  加上由于国际形势的限制,我国机床工业几乎没有与先进工业国进行技术交流的经验,前端研发可以说是空白。因此80年代以上的中国机床发展可以说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1978年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机床积极引德日美的先进技术,迎来了与国际巨头合作交流的时代。通过引进数控系统、机床主机技术,我国正式进军数控机床领域。当时青海第一机床厂选择和日本企业合作,南京机床厂则选择和德国公司合作,并且都批量生产出了自己的数控车床。

  可惜市场换技术的美好理论并非在中国机床领域得到实现,当时机床技术的引进主要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购外资的数控系统生产许可证,第二种是获得外资数控芯片再逆向研发。但机床工业存在大量专业知识,根本不可能全部运用到实际生产,这导致十几年发展后,中国机床非但没有迎来精进,反而在过度依赖下逐渐丧失自主控制权,俨然沦为了组装厂。

  90年代后,中国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国外先进机床设备席卷了中国市场。这些国外产品价格低廉、质量稳定、工艺优良,利来国际对比国产机床完全呈现出碾压之势。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下,中国机床企业纷纷步入了转制重组,利来国际就连十八罗汉也不例外。

  1997年我国决定撤销机械部,所属的科研院全部转型为企业,十八罗汉下放至省市级政府单位。但在接下来的10年中,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机床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发展。

  2001~2005年,中国数控机床产量以30%以上速度增长,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纷纷挤进全球机床前十产值企业的第八和第十。济南第二机床更是凭借数控冲压设备,一举成为了全球三大制造商之一,旗下产品出现在了福特、日产的全球生产线亿

  10%,利来国际90%严重依赖进口,身为全球第一机床生产大国、第一消费大国,中国机床产业的现状可谓令人唏嘘不已。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