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利来国际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利来国际下载智数未来打造数字经济“北京标杆”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04-05 12:38:45   浏览:

  数字经济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形态,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按现价计算,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1%,在人工智能、数字基建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如今,数字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新引擎,不仅是传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推动力,也让北京经济在加“数”前行中不断书写新的精彩、树立新的标杆。

利来国际下载智数未来打造数字经济“北京标杆”(图1)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的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朝来农艺园温室外景(3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让数字经济行得更稳。随着人类社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像水、电、公路一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备要素,为产业格局、经济发展、社会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动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利来国际支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据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组织召开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增智能算力8620P,累计算力规模超2.2万P。建设“光网之都,万兆之城”,新建5G基站2.6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全国第一。推动5G-A、利来国际F5G-A试点示范,建成5G-A基站1.2万个。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累计接入二级节点数量129个,位列全国第一,新增标识解析量88亿次,新接入企业1000余家。商业星座建设稳步推进,在轨卫星数量达100颗。据《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介绍,到2025年,基本建成智算资源供给集群化、智算设施建设自主化、智算能力赋能精准化、智算中心运营绿色化、智算生态发展体系化的格局,引领京津冀蒙地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算产业创新应用高地。

  数字赋能智慧城市,让数字惠民变得更暖。从古老沧桑的胡同到热闹喧嚣的CBD,从东部的中关村到西部的大数据基地,从日常工作到家庭生活“数字”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各个领域,千年古都因数字变得更“聪明”,生活因数字显得更“智慧”。在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精准地拾取物件;在交通领域,智能交通信号灯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调节;在医疗领域,医院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病例分析和疾病预测;在教育领域,学生通过电子图书馆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每一个典型场景里,都蕴藏着“数字北京”的无穷力量,展现了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为市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美好。政府服务“一网通办”,群众办事更便捷;智慧系统“一网慧治”,城市风险预警和防控水平得到提升;数智赋能,宜居城市从愿景变成现实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北京市推动数字技术渗透政务服务、产业升级、消费服务、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等多领域,让科技温度浸润城市肌理,让智慧成果普惠百万市民,让城市更“聪明”,更懂百姓。这些实实在在的智慧便利,不断增强着群众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极大地擦亮了民生幸福的底色。

  数字赋能产业升级,让数字经济走得更快。“面对信息化潮流,只有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近年来,北京市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金融、贸易、农业等千行百业。推动581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达标,GE医疗北京基地获评中国医疗设备制造领域首座“灯塔工厂”,新增9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全市金融科技企业达到1785家,市管企业数字人民币交易规模超190亿元,全市数字广告业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建成北京跨境电子合同签署平台,累计接入认证企业14000余家。按照《北京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年)》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6年,北京将力争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达标,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培育100种以上数字化转型优秀供给产品,培育20家市级及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2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示范工厂或“世界灯塔工厂”,新增100家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

  数字化浪潮来袭,唯有加“数”前行,方能勇立潮头。在北京数字经济的热潮中,我们看到科技与历史的交融,看到了创新与传统的汇聚;也感受到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更期待数字经济“北京标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宣讲家网 祝中炎)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