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利来国际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新闻动态
数利来国际官网控铣床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2-15 21:28:20   浏览:

  在数控编程中,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是至观重要的,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加工前都要对所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加工设备、刀具、夹具,确定切削用量,安排加工顺序,制定走刀路线等。在编程过程中,还要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换刀点,刀具补偿等)做相应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文根据EL零件的图纸及技术要求,对该零件进行了详细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对该零件进行了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并编制了工艺卡片、数控加工工序卡片和刀具卡片等

数利来国际官网控铣床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图1)

  数字控制机床(NumericalControlMachine)简称数控机床,这是一种将数字计算技术应用于机床的控制技术。它把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控制信息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1)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数控系统每输出一个脉冲,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移量称为脉冲当量,数控机床的脉冲当量一般为0.001mm,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可达0.0001mm,其运动分辨率远高于普通机床。另外,数控机床具有位置检测装置,可将移动部件实际位移量或丝杠、伺服电动机的转角反馈到数控系统,并进行补偿。因此,可获得比机床本身精度还高的加工精度。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质量由机床保证,无人为操作误差的影响,所以同一批零件的尺寸一致性好,质量稳定。

  (2)能完成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根本不能加工的复杂零件加工。例如,采用二轴联动或二轴以上联动的数控机床,可加工母线为曲线的旋转体曲面零件、凸轮零件和各种复杂空间曲面类零件。

  (3)生产效率高。数控机床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量范围比普通机床的范围大,良好的结构刚性允许数控机床采用大的切削用量,从而有效地节省了机动时间。对某些复杂零件的加工,如果采用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加工中心,可实现在一次装夹下进行多工序的连续加工,减少了半成品的周转时间,生产率的提高更为明显。

  (4)对产品改型设计的适应性强。当被加工零件改型设计后,在数控机床上只需变换零件的加工程序,调整刀具参数等,就能实现对改型设计后零件的加工,生产准备周期大大缩短。因此,数控机床可以很快地从加工一种零件转换为加工另一种改型设计后的零件,这就为单件、小批量新试制产品的加工,为产品结构的频繁更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5)有利于制造技术向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数控机床是机械加工自动化的基本设备,以数控机床为基础建立起来的FMC、FMS、CIMS等综合自动化系统使机械制造的集成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得以实现。这是由于数控机床控制系统采用数字信息与标准化代码输入、并具有通信接口,容易实现数控机床之间的数据通信,最适宜计算机之间的联接,组成工业控制网络,实现自动化生产过程的计算、管理和控制。利来国际登录

  (6)监控功能强,具有故障诊断的能力。CNC系统不仅控制机床的运动,而且可对机床进行全面监控。例如,可对一些引起故障的因素提前报警,进行故障诊断等,极大地提高了检修的效率。

  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未来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清洁化、集成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而数控技术水平高低和数控设备拥有量是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衡量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设计以熟练掌握数控加工中心(CNC)加工为主要目的,在认真分析零件工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公差》、《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专业知识,结合数控加工实际操作,按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制定出的复杂外形零件数控加工说明书。

  本设计说明书包括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加工程序编制过程等内容。并详细介绍零件工艺分析的内容,认真分析和解释零件加工的程序的意义。

  在普通机床上加工零件时,是用工艺规程或工艺卡片来规定每道工序的操作规程,操作者按工艺卡上规定的“程序”加工零件。而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要把被加工的全部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和位移数据编制成程序,并以数字信息的形式记录在控制介质(如穿孔纸带,磁盘等)上,用它控制机床加工。由此可见,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工序的内容复杂。这是由于数控机床心比普通机床价格贵,若只加工简单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

  2.工步的安排更为详尽。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加工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编制数控加工工艺时是不能忽略的。

  2.分析被加工零件图样,明确加工内容及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加工方案,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如工序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与传统加工工序的衔接等。

  3.设计数控加工工序,如工步的划分、零件的定位与夹具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4.数控编程中的相关工艺问题处理,如对刀点、换刀点的选择、加工路线的确定、刀具的补偿。

  对于某个零件来说,并非全部加工工艺过程都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完成。而往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适合于数控加工。这就需要对零件图样进行仔细的工艺分析,选择那些最适合、最需要进行数控加工的内容和工序。在选择并作出决定时,应结合本企业设备的实际,立足于解决难题、利来国际登录攻克关键和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优势。在选择时,一般可按下列顺序考虑:

  3.通用机床效率低、工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的内容,可在数控机床尚存在富余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上述这些加工内容采用数控加工后,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与综合效益等方面都会得到明显提高。相比之下,下列一些内容则不宜选择采用数控加工:

  1.占机调整时间长。如:以毛坯的粗基准定位加工第一个精基准,要用专用工装协调的加工内容;

  2.加工部位分散,要多次安装、设置原点。这时,采用数控加工很麻烦,效果不明显,可安排通用机床补加工;

  3.按某些特定的制造依据(如:样板等)加工的型面轮廓。主要原因是获取数据困难,易与检验依据发生矛盾,增加编程难度。

  此外,在选择和决定加工内容时,也要考虑生产批量、生产周期、工序间周转情况等等。总之,要尽量做到合理,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要防止把数控机床降格为通用机床使用。

  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与通用机床加工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往往不是指从毛坯到成品的整个工艺过程,而仅是几道数控加工工序工艺过程的具体描述。因此在工艺路线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到,由于数控加工工序一般都穿插于零件加工的整个工艺过程中,利来国际登录因而要与其他加工工艺衔接好。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一次安装、加工作为一道工序。这种方法适合于加工内容较少的零件,加工完后就能达到待检状态。

  (2)以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内容划分工序。有些零件虽然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出很多待加工表面,但考虑到程序太长,会受到某些限制,如控制系统的限制,机床连续工作时间的限制,各机床负荷率平衡等。此外,程序太长会增加出错与检索的困难,因此程序不能太长,一道工序的内容不能太多。

  (3)以加工部位划分工序。对于加工内容很多的工件,可按其结构特点将加工部位分成几个部分,如内腔、外形、曲面或平面,并将每一部分的加工作为一道工序。

  (4)以粗、精加工划分工序。对于经加工后易发生变形的工件,由于对粗加工后可能发生的变形需要进行校形,故一般来说,凡要进行粗精加工的过程,都要将工序分开。

  顺序的安排应根据零件的结构和毛坯状况,以及定位、安装与夹紧的需要来考虑。顺序安排一般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 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定位与夹紧,中间穿插有通用机床加工工序的也应综合考虑;

  (3)以相同定位、夹紧方式加工或用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工序,最好连续加工,以减少重复定位次数、换刀次数与挪动压板次数;

  数控加工工序前后一般都穿插有其他普通加工工序,如衔接得不好就容易产生矛盾。因此在熟悉整个加工工艺内容的同时,要清楚数控加工工序与普通加工工序各自的技术要求、加工目的、加工特点,如:要不要留加工余量,留多少;定位面与孔的精度要求及形位公差;对校形工序的技术要求;对毛坯的热处理状态等,这样一来才能使各工序达到相互满足加工需要,且质量目标及技术要求明确,交接验收有依据。

  数控工艺路线设计是下一步工序设计的基础,其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与生产效率,设计工艺路线时应对零件图、毛坯图认真消化,结合数控加工的特点,灵活运用普通加工工艺的一般原则,尽量把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得更合理一些。

  当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完成后,各道数控加工工序的内容已基本确定,要达到的目标已比较明确,对其它一些问题(诸如:刀具、夹具、量具、装夹方式等),也大体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便可以着手数控工序设计。

  在确定工序内容时,要充分注意到数控加工的工艺是十分严密的。因为数控机床虽然自动化程度较高,但自适应性差。它不能像通用机床,加工时可以根据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自由地进行人为调整,即使现代数控机床在自适应调整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与改进,但自由度也不大。比如,数控机床在攻螺纹时,它就不知道孔中是否已挤满了切屑,是否需要退一下刀,或清理一下切屑再干。所以,在数控加工的工序设计中必须注意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在对图形进行数学处理、计算和编程时,都要力求准确无误。因为,数控机床比同类通用机床价格要高得多,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也都是一些形状比较复杂、价值也较高的零件,万一损坏机床或零件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个小数点或一个逗号的差错而酿造重大机床事故和质量事故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

  数控工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把本工序的加工内容、切削用量、工艺装备、定位夹紧方式及刀具运动轨迹都确定下来,为编制加工程序作好充分准备。

  在数控加工工艺过程中,刀具时刻处于数控系统的控制下,因而每一时刻都应有明确的运动轨迹及位置。走刀路线就是刀具在整个加工工序中的运动轨迹,它不但包括了工步的内容,也反映出工步顺序。走刀路线是编写程序的依据之一,因此,在确定走刀路线时,最好画一张工序简图,将已经拟定出的走刀路线画上去(包括进、退刀路线),这样可为编程带来不少方便。工步的划分与安排一般可随走刀路线来进行,在确定走刀路线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2.为保证工件轮廓表面加工后的粗糙度要求,最终轮廓应安排在最后一次走刀中连续加工出来;

  3.刀具的进、退刀(切入与切出)路线要认真考虑,以尽量减少在轮廓切削中停刀(切削力突然变化造成弹性变形)而留下刀痕,也要避免在工件轮廓面上垂直上下刀而划伤工件;

  4.要选择工件在加工后变形小的路线,对横截面积小的细长零件或薄板零件应采用分几次走刀加工到最后尺寸或对称去余量法安排定刀路线定位基准与夹紧方案的确定

  2.尽量将工序集中,减少装夹次数,尽量可能做到在一次装夹后就能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

  由于夹具确定了零件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即加工原点的位置,因而首先要求夹具能保证零件在机床坐标系中的正确坐标方向,同时协调零件与机床坐标系的尺寸。除此之外,主要考虑下列几点:

  3.夹具要开敞,其定位、夹紧机构元件不能影响加工中的走刀(如产生碰撞等);

  4.装卸零件要方便可靠,以缩短准备时间,有条件时,批量较大的零件应采用气动或液压夹具、多工位夹具。

  刀具的选择是数控加工工序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但影响机床的加工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另外,数控机床主轴转速比普通机床高1-2倍,且主轴输出功率大,因此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数控加工对刀具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精度高、强度大、刚度好、耐用度高,而且要求尺寸稳定、安装调整方便。随着刀具材料性能的提高与结构特性的改善,数控加工用刀具在耐用度、刚度、抗脆性、断屑和调整更换等方面的性能已有很大的改善。例如,目前涂层刀具,立方氮化硼刀具以至陶瓷刀具与金刚石刀具等可使刀具的切削速度大幅度提高。然而,从如何加工的角度看,加工刀具类型与工艺方案的合理选择则极为重要。

  数控机床对所使用的刀具有许多性能上的要求,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使数控机床真正发挥效率。在选择数控机床所用刀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切削性能。现代数控机床正向着高速、高刚性和大功率方向发展,因而所使用刀具必须具有能够承受高速切削和强力切削的性能。同时,同一批刀具在切削性能和刀具寿命方面一定要稳定,这是由于在数控机床上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往往实行按刀具使用寿命换刀或由数控系统对刀具寿命进行管理。

  2.较高的精度。随着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要求刀具能实现快速和自动换刀;又由于加工的零件日益复杂和精密,这就要求刀具必须具备较高的形状精度。对数控机床上所用的整体式刀具也提出了较高的精度要求,有些立铣刀的径向尺寸精度高达5μm以满足精密零件的加工需要。

  3.先进的刀具材料。刀具材料是影响刀具性能的重要环节。除了不断发展常用的高速钢和硬质合金钢材料外,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已在国外普遍使用。硬质合金刀片的涂层工艺是在韧性较大的硬质合金基体表面沉积一薄层(一般5~7μm)高硬度的耐磨材料,把硬度和韧性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改善硬质合金刀片的切削性能。

  在如何使用数控机床刀具方面,也应掌握一条原则:尊重科学,按切削规律办事。对于不同的零件材质,在客观规律上就有一个切削速度(v)、背吃刀量(aP)、进给量(f)三者互相适应的最佳切削参数。这对大零件、稀有金属零件、贵重零件更为重要,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这个最佳切削参数。

  当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时,编程人员必须确定每道工序的切削用量。确定时一定要根据机床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以及刀具的耐用度去选择,当然也可结合实践经验采用类比的方法来确定切削用量。在选择切削用量时要充分保证刀具能加工完一个零件或保证刀具的耐用度不低于一个工作班,最少也不低于半个班的工作时间。

  背吃刀量主要受机床刚度的限制,在机床刚度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背吃刀量等于零件的加工余量,这样可以减少走刀次数,提高加工效率。对于表面粗糙度和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要留有足够的精加工余量,数控加工的精加工余量可以比普通机床加工的余量小一些。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参数的选择与普通机床加工基本相同,选择时还应注意机床的使用说明书。在计算好各部位与各把刀具的切削用量后,最好能建立一张切削用量表,主要是为了防止遗忘和方便编程。

  该零件包括两个8mm深的键槽,两个8mm的凸台,一个11mm的橄榄型凸台,一个半径25mm,深7mm的凹球面,两个直径10mm的螺纹底孔。该零件视图正确,表达直观、清楚,绘制符合国家标准,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技术要求的标注齐全、合理。此零件不仅精度要求高,可以看到轮廓的周边曲线圆弧和粗糙度值要求也较高。

  分析零件图可知:两凸台周边、键槽周边、曲线轮廓凸台周边粗糙度为Ra1.6球面槽粗糙度为Ra3.2、零件表面粗糙度为Ra0.2,内螺纹中径、顶径公差代号为6G。其余尺寸公差等级在IT7~IT10之间。

  零件图上的重要尺寸直接标注,在加工时使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并符合尺寸链最短的原则。零件图上标注的尺寸便于用卡尺或样板测量。

  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由于获得同一级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一般有许多,因而在实际选择时,要结合零件的形状、尺寸大小和热处理要求等全面考虑。例如,对于IT7级精度的孔采用镗削、铰削、磨削等加工方法均可达到精度要求,但箱体上的孔一般采用镗削或铰削,而不宜采用磨削。

  经过分析零件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确定如下加工方法

  加工顺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按照基面先行、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粗后精的原则确定加工顺序,将工件坐标系G54建立在工件上表面,零件的对称中心处,粗加工上表面→粗、精铣两个凸台面→粗、精铣橄榄型外形面→粗、精铣两个凸台→铣边角料→粗铣键槽→精铣键槽→钻孔→粗、精铣凹圆球面→钻两螺纹底孔→攻螺纹

  5.铣键槽16,选用∮12键铣刀(T4)粗铣,∮20键铣刀(T3)精铣。

  考虑到该零件外轮廓为矩形,形状很规则,在外型上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故夹具选用平口虎钳即可。为了便于零件的装夹与固定,可在虎钳上铣一个与零件外轮廓尺寸相符的矩形槽,其尺寸与示意如下:

  根据毛坯的材料和类型、零件轮廓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工件数量、生产条件等要求,选用VMC600数控铣床。

  加工工序中采用的刀具为∮80可转位面铣刀、∮20立铣刀、∮16立铣刀、∮12健铣刀、∮12立铣刀、M10机用丝锥。刀具卡片如表1。

  将加工的刀具、切削用量等参数制定于工序卡片中,该零件具体的数控加工工序卡片如卡片1---卡片10.

搜索